技校生在飞机制造业能创新吗?精品与废品的差距是多少?
大家好,我是中工网评论员秦世俊,我为中国工人阶级发声,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创新。
为飞机制造零件,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.01毫米。在工作中,我们和创新的距离也可以这么近。
我刚开始进厂当铣工,都是靠“偷师学艺”。这是为什么呢?主要是因为我是一名技校生,和车间里大学生比,底子实在是太薄,老师傅们看不上,没人教。那时,我就偷着学、坚持学。老师傅们看到我这股韧劲,对我刮目相看,主动教我,我才如愿地当上了学徒。
我很珍惜这个机会,经常给自己“加码”,刻苦学习。慢慢地,我的技术越来越好。工作中遇到难题,我开始尝试以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。创新攻关的时候,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是一名技校生、是一个一线工人,我不行。我想的是,要如何攻克难题,要把工作做好,要为国家作出贡献,我一定行!
我第一次创新,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。当时,我们要加工一个飞机上主起落架外筒上的一个腹板,但它由于没有数模,无法编程,我们只能手动操作,导致返工不断。我特别想解决这个问题。
当时,我的思路和大家完全不一样,我想的是“反着来”。先采点,将采集的点位汇编为程序,再一刀成型。没想到,这样一个思维转换,让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多,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了100%!
这让我意识到,在创新的赛道上,每个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,只以技术和能力说话。打那以后,我大胆创新,实现技术创新、小改小革1000余项,每一项都让我很有成就感。
习近平总书记说,抓创新不问“出身”,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,国家就会全力支持。我们赶上了好时代,不管是大企业、大科学家,还是小企业、一线工人,都可以走上创新的赛道,百舸争流。
技术在不断更新,我们绝不能躺平,要和创新“零距离”,我们才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,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。
中新网武汉12月8日电 (武一力)《湖北省红十字会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日前于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,湖北省政府新闻办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对《条例》进行解读。
12月8日,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《湖北省红十字会条例》。武一力摄
《条例》共设置总则、组织与职责、应急与救援、财产与监管、支持与保障、法律责任、附则等七章,明确了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,学校、医疗机构等企业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可以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,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红十字会财产监督体系,完善信息公开制度,加强对捐赠财产接收、管理、分配、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。
为支持和弘扬善行义举,《条例》完善对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、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个人的优待政策。强调对进行现场救护、紧急救援和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,符合条件的,应当纳入社会公益表彰或者见义勇为奖励范围。
此外,《条例》还设立“应急与救援”专章,规定红十字会在备灾、救灾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工作职责,明确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、组建应急救援队伍、储备救灾物资、捐赠款物接受管理与分配、参与救援救助等内容。
湖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、专职副会长蔡卿介绍,近年来,该省红十字系统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,积极争取将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应急响应体系,与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,推动共建红十字中部协作区应急体系;建立供水、赈济、救护转运、心理等各类救援队伍141支,每年开展培训演练,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;建成1个中国红十字会区域性备灾救灾中心、15个市级红十字会物资储备库、27个县级红十字会物资储备库,备灾仓储网络体系日益完善。(完)